工伤后30年未上班,突然起诉公司:补齐我的工资!法院会支持吗?

2025-08-29 16:31:54   浏览:

案情回顾

       1993年7月1日,李某林受伤致双小腿骨折、左小腿皮肤裂伤、左小腿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其后一直未上班。  

       李某林未上班期间,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为李某林缴纳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并每月向李某林发放部分工资约数百元,累计发放工资142271.74元,并于2022年6月16日向李某林补发了未上班期间差额的工资共计11585.7元。

       2024年1月3日,李某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支付2000年7月30日至2023年10月30日差额工资。

       两级法院均驳回李某林诉请:未提供劳动,主张工资缺乏依据。

       一审法院驳回李某林的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1993年7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李某林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未向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也未依法与李某林解除劳动关系。

       李某林多年来未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若给予其正常工作人员应享有的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补助等待遇,对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显失公平,且将破坏某市公路养护管理二段及本地其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对正常上班的职工不公平,亦违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权利义务一致的基本原则,任何公民在享受权利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共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义务是权利的前提,要享受权利,必然先承担义务。

       李某林不服,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所有职工,若发生工伤,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哪些责任?为职工提供哪些服务义务?你都清楚吗?一起来涨知识!
 
01

停工留薪期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02

工伤职工岗位安排及经济补偿
 
1
// 伤残津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享受伤残津贴的工伤职工有两类: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包含伤残津贴在内的相关待遇。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2
//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按规定参保的,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应当参保而未参保的,则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多次发生工伤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第三十七条规定领取相关待遇时,按照其在同一用人单位发生工伤的最高伤残级别,计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原文链接: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5/08/28/1632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