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丨14名农民工被欠薪,法官如何为“血汗钱”保驾护航?
2025-10-18 15:13:02 浏览:
基本案情
艾某承包工程项目后,雇佣柏某等14名农民工从事劳务工作。柏某等人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后,仅收到部分劳务费,剩余11万余元劳务费迟迟未获支付。多次催讨无果后,柏某等14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拖欠的“血汗钱”。
法院审理
案件受理后,法官经审查发现,该案涉及14名农民工群体,且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工资支付直接关系其基本生活保障。为高效化解纠纷、减少当事人诉累,法院第一时间联合区劳动监察局、区检察院,为该案开通“快立、快审、快结”绿色通道。
承办法官迅速联系被告艾某,向其明确人民法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欠薪纠纷化解力度的鲜明态度,同时详细释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经过多方沟通协调,艾某最终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意支付拖欠的11万余元工资,并与柏某等14人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得以成功化解。
法官说法
1、农民工权益受法律特殊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是其核心权益之一,《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作出特殊规定,明确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旨在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2、用人单位需严守法律底线。用人单位雇佣农民工从事劳务工作,应严格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违反合同约定,更涉嫌违法,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拖欠工资、赔偿金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318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