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全方位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2025-01-03 14:59:18 浏览: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以“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为引领,建强就业人才专员和基层平台服务队伍,打造人才综合服务枢纽、新业态和零工服务枢纽、新质技能人才培养枢纽,搭建校门口就业服务平台、孵化基地加油站、街道就业暖心港、社区就业服务同心圆四个平台,全方位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点线面结合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易推广的就业服务品牌。
推进“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
长春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通过在全市层面实施十个方面专项行动,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全面打造“岗位需求即时满足、求职应聘高效便捷、就业服务无所不在”的工作格局。
长春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咏刚介绍:“我们整合33个政府部门(单位)资源,明确17个县(市)区、开发区责任,调动全市51家职业培训机构、1170家人力资源机构、32家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力量推动就业工作,构建起行政推动、政策引领、社会参与‘三位一体’促就业体系。”
长春市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以优质政策、环境和服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当地以政策为牵引,出台《长春市高校毕业生“百万集聚”三年行动方案》《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来(留)长系列优惠政策》,构建了立足长春、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青年人才引聚模式。
当地聚焦提高就业针对性,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55个、见习基地136个,开展“学历+技能”双元培训5100余人次;聚焦推动产业和人才无缝衔接,每年开展“五优”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100场次;聚焦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桥梁,每年开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产业行活动2至3场;聚焦“就业一间屋”“成家一套房”需求,出台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提供免费临时驿站,降低就业成本,长春市连续3年每年吸引高校毕业生超过10万人。
“我通过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强师计划招聘选拔,签约至长春市实验中学。作为一名吉林人,我一直认为长春既承载了我的家乡情,也足以让我们青年人有底气畅想未来、有平台拼搏奋斗。我和同学们之所以能够留在长春,更是得益于长春市与我们学校多年来的深度合作,长春市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孔子文说。
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长春市人社局致力于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引导创建63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就业超市”等服务载体。
二道区荣光街道打造“地毯式收集+智能化对接”服务新模式,将健全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抓手。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对居民劳动力数量、就业情况、求职意向、就业服务需求等进行全面摸底,摸清底数、健全台账,通过数据化管理,实行按户按人精准服务,实现了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需求、培训要求、技能水平、就业去向“五个清”。同时,开展“一对一”精准信息推送,实现兜底帮扶、就近就便就业。达旺网约车公司有较大的用工需求,上岗门槛相对较低,2024年4月份,福安社区招聘会特意为其设置咨询台,现场36人登记求职意向表,5人应聘成功。
长春市人社局打造“掌心上”就业服务平台,构建“1+N”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0支“云牵手”直播带岗队伍,通过人才市场“现场窗口+信息屏+自助机+政策场景+VR体验”,实现政策、环境、服务“一屏直达”。构建“市场+驿站”零工服务公益网络,建成长春市零工市场和20个零工驿站。
“立体式”技能教育促就业
长春市实施“百万蓝领产业人才培养工程”,2024年蓝领人才增幅4万人以上。全面夯实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多维度体系,全力打造技工教育龙头--长春技师学院,可同时开展35个工种实训,年培训量达2万人次,引领全市16家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当地启动技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技能型人才培养“火炬计划”。计划从“入口”到“出口”,为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等青年学生群体,提供免费学习、全过程培养、免费安置就业的全链条服务。
“火炬计划”的受益者刘可娇说:“‘火炬计划’不仅为我减免了3年学费,我还享受了4000元的助学金补贴。经过两年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后,目前我已在校企合作单位带薪实习了。”稳定的收入,让从脱贫户家庭走出来的刘可娇改善了生活条件。“技能改变命运。”刘可娇说。
长春市技师学院围绕全省13个帮扶县和1489个脱贫村,开展“火炬计划”实施推广工作,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搭建校村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开展乡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支持、送课下乡、农民辅导、学生实践或组建驻村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带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技能教育,建立健全校村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着力畅通学生返乡创业、城市就业、高校深造三个渠道。
原文链接:https://www.clssn.com/2025/01/03/9937414.html
推进“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
长春市人社局积极推进“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通过在全市层面实施十个方面专项行动,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全面打造“岗位需求即时满足、求职应聘高效便捷、就业服务无所不在”的工作格局。
长春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咏刚介绍:“我们整合33个政府部门(单位)资源,明确17个县(市)区、开发区责任,调动全市51家职业培训机构、1170家人力资源机构、32家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力量推动就业工作,构建起行政推动、政策引领、社会参与‘三位一体’促就业体系。”
长春市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以优质政策、环境和服务吸引集聚青年人才。当地以政策为牵引,出台《长春市高校毕业生“百万集聚”三年行动方案》《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来(留)长系列优惠政策》,构建了立足长春、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青年人才引聚模式。
当地聚焦提高就业针对性,建设大学生实训基地55个、见习基地136个,开展“学历+技能”双元培训5100余人次;聚焦推动产业和人才无缝衔接,每年开展“五优”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100场次;聚焦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桥梁,每年开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长春产业行活动2至3场;聚焦“就业一间屋”“成家一套房”需求,出台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提供免费临时驿站,降低就业成本,长春市连续3年每年吸引高校毕业生超过10万人。
“我通过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的强师计划招聘选拔,签约至长春市实验中学。作为一名吉林人,我一直认为长春既承载了我的家乡情,也足以让我们青年人有底气畅想未来、有平台拼搏奋斗。我和同学们之所以能够留在长春,更是得益于长春市与我们学校多年来的深度合作,长春市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让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东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24届本科毕业生孔子文说。
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
长春市人社局致力于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引导就近就地就业,引导创建63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打造“就业超市”等服务载体。
二道区荣光街道打造“地毯式收集+智能化对接”服务新模式,将健全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库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抓手。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对居民劳动力数量、就业情况、求职意向、就业服务需求等进行全面摸底,摸清底数、健全台账,通过数据化管理,实行按户按人精准服务,实现了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需求、培训要求、技能水平、就业去向“五个清”。同时,开展“一对一”精准信息推送,实现兜底帮扶、就近就便就业。达旺网约车公司有较大的用工需求,上岗门槛相对较低,2024年4月份,福安社区招聘会特意为其设置咨询台,现场36人登记求职意向表,5人应聘成功。
长春市人社局打造“掌心上”就业服务平台,构建“1+N”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0支“云牵手”直播带岗队伍,通过人才市场“现场窗口+信息屏+自助机+政策场景+VR体验”,实现政策、环境、服务“一屏直达”。构建“市场+驿站”零工服务公益网络,建成长春市零工市场和20个零工驿站。
“立体式”技能教育促就业
长春市实施“百万蓝领产业人才培养工程”,2024年蓝领人才增幅4万人以上。全面夯实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多维度体系,全力打造技工教育龙头--长春技师学院,可同时开展35个工种实训,年培训量达2万人次,引领全市16家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当地启动技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技能型人才培养“火炬计划”。计划从“入口”到“出口”,为农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肄业生等青年学生群体,提供免费学习、全过程培养、免费安置就业的全链条服务。
“火炬计划”的受益者刘可娇说:“‘火炬计划’不仅为我减免了3年学费,我还享受了4000元的助学金补贴。经过两年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后,目前我已在校企合作单位带薪实习了。”稳定的收入,让从脱贫户家庭走出来的刘可娇改善了生活条件。“技能改变命运。”刘可娇说。
长春市技师学院围绕全省13个帮扶县和1489个脱贫村,开展“火炬计划”实施推广工作,通过“火炬计划”的实施,搭建校村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开展乡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支持、送课下乡、农民辅导、学生实践或组建驻村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带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引导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技能教育,建立健全校村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着力畅通学生返乡创业、城市就业、高校深造三个渠道。
原文链接:https://www.clssn.com/2025/01/03/993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