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2023年市社保中心开展劳动能力鉴定1万余人次

2024-01-11 15:38:55   浏览:

        来到烟台山医院东院区的劳动能力查体基地,叫号系统上清楚地显示查体顺序和时间安排。这里是烟台市首家标准化劳动能力鉴定查体基地试点单位,通过功能分区、导引标识等,为广大工伤职工提供了“一站式”优质、高效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劳动能力现场鉴定系统根据申请人员的科别、回避原则等自动抽取专家。现场会有两名专家“背靠背”查体,最后还会经过集体评审,最终给出鉴定意见,最大程度保障公平公正。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确保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一环。2023年,全市各级社保经办服务机构以建设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体系为切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破题起势,
经办服务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年依法依规依标开展劳动能力鉴定1万余人次,推动了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行。
       为了构建劳动能力鉴定业务标准体系,烟台市社保中心广泛收集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32项,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网办服务标准体系,制、修订各项标准规范44项,涵盖劳动能力鉴定相关业务的全流程服务项目,广泛邀请省、市标准化专家,医疗卫生机构专家和经办机构资深工作人员对各项标准进行把关、研讨,累计征集意见建议70多条,举办研讨会、碰头会15场,采纳改进标准5条,不断促进标准和业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烟台市社保中心在全市范围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广泛开展标准化工作知识培训,邀请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专家来烟授课,举办全市社保经办标准化集中培训,为全市600多名基层经办人员普及标准化知识;组织业务骨干参加专业培训4场次,构建从标准编审到标准体系搭建的完整知识脉络,提升标准化工作专业技术水平。截至目前,已培养烟台市级标准化专家1人,专业性人才30余人,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烟台市社保中心还与本地医疗机构合作,推进标准化应用场景打造,按照标准化环境、标准化人员、标准化服务的要求打造全新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场地2处,真正将标准融入日常服务,让标准成为提升经办服务质效的重要推手。
        在业务办理环境方面,社保中心进一步规范了业务办理和自助服务区域的设置要求,有效提升整体服务形象;将劳动能力鉴定现场划分为等候、签到、查体、应急隔离四大区域,将场地设置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有效防止“熟人鉴定”“人情鉴定”。
        经过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市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流程得到全面优化,按标准经办已融入日常服务,转化为工作习惯。业务运转衔接的优化,也进一步压缩了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限。“无证明”办理模式逐渐推广,全市各级经办服务更加安全规范、高效优质、便捷易得。
        实现劳动能力鉴定业务从申请受理到结论送达全业务链条的“标准化”改造,最大程度上压缩了人为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提升了鉴定专业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助推打造廉洁建设标杆,争做全省、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标准化工作先进样板。
原文链接;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1-11/8110358.shtml